首席教师
首席教师
发布于 2024-04-28 / 53 阅读
0
0

社工综合-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

本章主要介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三大理论等内容。

快捷导航: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求的层次 ★★

---- 考情分析 ----
考查年份:2016年,2018年,2020~2021年。属于常考点,一般会出1道单选题或1道多选题。主要考査方向: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阿尔德弗尔 的ERG理论、莱恩·多亚尔 和 伊恩·高夫 的需要理论的内容。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需要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社会需要
归属与爱(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
温饱阶段
温饱阶段
小康阶段
小康阶段
富裕阶段
富裕阶段
Viewer does not support full SVG 1.1

1. 需要的类型

20世纪50年代,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将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 生理需要:主要指衣、食、住、行等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

(2) 安全需要:包括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等方面的需要。

(3) 归属与爱的需要,具体包括归属的需要和友爱的需要两个方面:

  • 归属的需要:人都希望成为群体的一员,并互相关心照顾
  • 友爱的需要:既包括伙伴友谊,也包括爱情。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4) 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实现自我价值。

2. 基本观点

马斯洛认为,需要是有层次的,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会减弱

(二)阿尔德弗尔的 ERG 理论

1. 需要的类型

1969 年,阿尔德弗尔(C.P.Alderfer)提出了 ERG 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以下三类:

(1) 生存(Existence)的需要。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要素而提供的手段。

(2) 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关系的需要通过工作中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

(3) 成长(Growth)的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成长的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使个人得到满足。

2. 理论特点

(1) 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

(2) 低级需要满足后,可能会产生高级需要,也可能不会。

(3) 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4) 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三)莱恩·多亚尔 和 伊恩·高夫 的需要理论

1. 需要的类型

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 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

(1) 基本需要:包括身体健康和自主两个方面的需要。

(2) 中介需要:中介需要是指那些在所有文化中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人的自主的产品、服务、活动和关系的特性。
菜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列举了11种中介需要,即有营养的食物和洁净的水、具有保护功能的住房、无害的工作环境、无害的自然环境、适当的保健、童年期的安全、重要的初级关系、环境上的安全、经济上的安全、适当的教育、安全的生育控制与分娩

2. 基本观点

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是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与人类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

二、人类需求的类型

---- 考情分析 ----
考查年份:2019~2020年。一般以单选题形式出现。考查形式主要是判断题干所述反映了哪 种需要类型。

(一)按起源划分

  1. 生理性需要:主要包括人们对生活资料的需要、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等。
  2. 社会性需要:主要包括人们对工作的需要、对知识的需要和实现理想的需要等。

(二)按内容划分

  1. 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如衣、食、住、行和日常用品)的需要。
  2. 精神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条件的需要,包括人们对学习提高的需要、创造发明的需要、贡献能力的需要、独立自尊的需要等。

(三)按人们对需求的迫切程度划分

  1. 生存性需要:生存性需要是指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如阳光、空气食物等。
  2. 发展性需要:发展性需要是人们平等、自由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发展性需要

三、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

---- 考情分析 ----
考查年份:2016年,2018~2021年。属于常考点,一般会出1道单选题。主要考查方向:①人类行为的类型;②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③人类行为的特点。

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s)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类行为是指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的人类行为仅指外显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把人的行为看作是机械式的由刺激直接引起,否认了人的心理因素,其行为公式是S→R,S指外界刺激,R指反应行为。新行为主义者考托尔曼提出“中介变因”的概念。其行为公式是B=f(S.A),B为行为变因,S是情境变因,A为前提变因(包括遗传、年龄和经验等)。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行为公式是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这较能说明人类行为的真实含义。

详见>>> 第三节 五、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

(一)人类行为的类型

1. 按人类行为的起源划分

(1) 本能行为:如吮吸、爬行等。

(2) 习得行为:又叫学习行为,如工作、交往等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先天本能加上后天学习所产生的。

2. 按行为对社会的作用划分

(1) 亲社会行为积极行为,包括助人遵守社会规范、友善公共参与等

(2) 反社会行为消极行为,包括暴力行为、侵犯或攻击行为、伤害他人和破坏社会
秩序行为等

3. 按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划分

(1) 正常行为:正常行为是指符合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的行为。

(2) 偏差行为:偏差行为是指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的行为。

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包括:

(1) 统计学标准: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视为正常行为,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值则被认为是偏差行为。

(2) 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如果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该行为为正常行为,否则就被视为偏差行为。

(3) 行为适应性标准: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
(行为产生偏差的认定:如果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导致其行为后果本人社会带来不适,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

(4) 个体主观体验: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某种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考查形式一般是给出具体案例,判断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依据了什么标准。★★★

(二)人类行为的特点

1. 适应性

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生存、生活环境。

2. 多样性

人类行为多种多样,十分复杂。

3. 发展性

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现在行为是过去行为的继续,而现在的行为又将成为未来行为的基础。

4. 可控性

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

5. 整合性

人类行为是各种特征协调一致的结果。


评论